主要内容
当政客们宣扬人工智能带来的增长和效率时,一份新报告揭示了公众对该技术的信任缺失。许多人深感怀疑,这给政府的计划带来了重大难题。托尼·布莱尔全球变化研究所(TBI)和益普索(Ipsos)的深入研究为这种不安情绪提供了一些具体数据。事实证明,缺乏信任是人们回避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最大单一原因。这并非模糊的担忧,而是阻碍人工智能革命的真正障碍,而政客们对此却十分兴奋。
公众对人工智能的信任随使用而增加。报告显示了我们对人工智能看法的有趣分歧。一方面,在过去一年中,超过一半的人曾尝试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对于几年前还未进入公众视野的技术来说,这是相当快的采用速度。然而,近一半的人从未在家庭或工作中使用过人工智能,这在人们对人工智能及其增长的感受上造成了巨大分歧。数据表明,使用人工智能越多,就越倾向于信任它。对于从未使用过人工智能的人,56%的人认为它对社会构成风险;而对于每周使用它的人来说,这一数字减半,降至 26%。这是一个熟悉产生舒适感的典型案例。如果你从未有过与人工智能的积极体验,就更容易相信那些可怕的标题。亲眼看到其局限性也有助于消除对每个人都将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恐惧。
公众对人工智能的信任分歧也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年轻人通常更乐观,而年长一代则更为谨慎。科技界的专业人士对即将到来的事情做好了准备,但在医疗保健和教育等领域的人则感觉信心不足,尽管他们的工作可能更受人工智能增长的影响。
报告中最具启示性的部分之一是,我们对人工智能的感受取决于它所从事的工作。我们很乐意让人工智能帮助解决交通拥堵或加快癌症检测。为什么?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它对我们生活的直接积极益处,这是明显为我们服务的技术。但当问人们对人工智能在工作中监控他们的表现或用于针对性投放政治广告的感受时,情绪会立即恶化,接受度急剧下降。这表明我们的担忧并非真正在于人工智能本身的增长,而是其用途。我们希望知道人工智能是用于造福人类的,并且有规则来约束,以免大型科技公司完全掌控局面。
我们如何增加公众对人工智能的信任以支持其增长?TBI 报告不仅指出了问题,还提供了一条明确的前进道路,以建立所谓的“合理信任”。首先,政府需要改变谈论人工智能的方式。不要只谈抽象的 GDP 增长承诺,而是谈论它对人们生活的意义:更快获得医院预约、使公共服务更易于使用或缩短日常通勤时间。展示而不仅仅是讲述人工智能增长的好处。其次,证明它有效。当人工智能用于公共服务时,我们需要看到证据,表明它确实在为真实的人带来更好的结果,而不仅仅是为电子表格更高效。成功的衡量标准应该是我们的体验,而不仅仅是技术基准。当然,如果没有适当的规则和培训,这一切都无法奏效。监管机构需要有权力和专业知识来控制人工智能,我们都需要获得培训,以自信地安全有效地使用这些新工具。目标是让人工智能成为我们都能与之合作的东西,而不是感觉它是在针对我们。建立公众对人工智能的信任以支持其增长,就是要建立对负责它的人和机构的信任。如果政府能够表明它致力于让人工智能为每个人服务,或许就能赢得公众的支持。